长江奔涌,三峡巍峨。在长江中上游的山水之间,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创业传奇。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宜昌市通过构建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出“大学生有梦工场、返乡者有归巢、小微企业有舞台”的立体化创业生态。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69笔60.9亿元,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绿色科技等领域涌现出大批创业新星,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业图景,助力宜昌打造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展示窗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点军区,占地154亩的宜昌市江南科创园内,宜昌青葵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江南科创园是点军区区属国有企业金辉集团与中电光谷集团合力打造的“宜昌电子信息科技领航基地”,致力于打造算力产业链和数字经济生态。计划总投资6亿元,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容纳超10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3000个。2022年,项目一期工程竣工后,陈南江便带着他的青葵机器人项目入驻了这里。陈南江是夷陵区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2022年从北京返乡,在江南科创园创办了宜昌青葵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他的公司有北京、南昌、宜昌三个基地,员工200余人,其中宜昌基地34人,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4人、北京大学硕士1人。近年来,宜昌市围绕“3+2”主导产业(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对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各类现有园区进行整合拓展,加快打造各类创业平台载体,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宜昌人社部门乘势发力,大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目前,全市共有9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2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依托醉三峡、微特电子、三峡大学、残创园,打造四个综合型、专业型、院校型、特殊型大学生创业服务样板间,推动全市创业孵化园能级提升。全市17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孵在校及毕业五年内大学生创业实体410家,带动就业1450人。大学生创业孵化工作入选2023年度中国就业十大事件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2月4日,正月初七,宜昌秭归华维物流园。
分拣、装箱、打标、转运、装车……一箱箱鲜橙从长江边儿(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出发,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20年初,向文和爱人郑玉芹回到家乡秭归,创办了这家公司,主营电商平台精品鲜果销售。“回乡创业不到一年,已经挣到了12万元,比前一年在外打工多挣了4万元。”秭归县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量80万吨。产业兴旺催生电商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与向文一样的打工人返乡创业。全县2600余家电商企业在云端掀起一场“橙色风暴”,每年线上销售脐橙25万吨,销售额达40亿元。在创业路上,向文始终记得那笔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当时资金缺口大,多亏政府雪中送炭。”2023年,该公司5天内申请到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拿到这笔钱,我马上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稳住了货源,也让乡亲们吃下了定心丸。当年,我还获得了10万元的返乡创业项目扶持资金。”向文说。针对创业者面临的资金、人才、市场三大痛点,宜昌市打出政策组合拳。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12部门联合出台《“我兴楚乡·创在宜昌”返乡创业行动实施方案》,为返乡创业人员在贷款发放、创业补贴、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仅如此,宜昌市还创新推出“创业政策矩阵”,构建“返乡有补贴、创业有平台、税费有减免、贷款有渠道、用地有保障”的政策支持体系。设立5亿元创业引导基金,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最高可获500万元贴息贷款;对入选“三峡英才计划”的创业者给予最高100万元安家补贴,大学生创业项目可获3年场地租金全额补贴;新办小微企业享受“三免两减半”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20%;开展“SYB创业培训”“电商直播带货”等特色培训,年培训创业者超万人次。▲2024年12月夷陵区开展网创(直播带货)培训,学员分组实施夷陵特产带货销售。
1月26日,宜昌人社局推出“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十项措施”。春节期间,宜昌以春风行动为载体,抢抓春节返乡回流窗口期,市县联动对接返乡楚商,线上线下摸排返乡留宜意愿,乡镇村组叩门服务返乡人员。期间,调查市外务工返乡29.9万人,摸排留宜就业创业意向人员1.9万,其中有返乡创业意愿的3786人。
近年来,宜昌不断完善创业服务措施,全要素保障培育创业生态。从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到资金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创业一件事”改革、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设置招聘会返乡创业专区,为返乡创业企业指定人社服务专员,一企一策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提供帮办代办社保参保、人社政策补贴等业务。梳理发布一季度创业培训班期51个,计划培训1520人,帮助有需求的返乡人员提升创业能力。开通返乡创业咨询热线,推出“宜起创”路线图、返乡创业指南、返乡创业优质项目库,让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有方向、有资源、有信心。设立创业导师团,由行业专家、成功企业家、投资人等组成,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规避风险,少走弯路。构建返乡“创业宣传、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平台、创业服务”联动的支撑体系,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根据返乡人员创业意愿和不同创业阶段,开展“产生你的想法”(GYB)、“创办你的企业”(SYB)、“改善你的企业”(IYB)和网络创业培训等培训课程,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让他们在宜昌这片创业沃土上能够安心创业、放心创业。强化创业政策扶持,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场租物业费减免、水电暖费定额补贴等政策。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0亿元,落实返乡一次性创业补贴1213.5万元。
枝江市建立“创业110”机制,乡镇专员24小时响应需求。当阳市推出“创业体检”,组织专家定期为企业把脉问诊。
夷陵区打造“创业沙龙”,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投资人等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提供市场趋势分析、融资策略建议等。西陵区依托社区,设立了多个“创业驿站”,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办公空间、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这些举措不仅让创业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
▲枝江市电子商务产业园
今年1月以来,宜昌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年时机,依托乡镇综合服务平台调查29.9万市外务工人员返乡意愿,对5.2万节前返乡人员开展对接服务,了解留宜就业创业意愿和求职培训需求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61场,达成就业意向15386人。
每年的“宜起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全国大学生的创业盛事。“宜起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21年启动以来,秉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得到了50余所高校大学生的关注,吸引1223个项目参加,173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扶持资金124万元,有力激发了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力。
“参赛不仅获得投资,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水清岸绿——基于AB生物菌多孔质生态混凝土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负责人表示,其生态混凝土技术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获得宜昌市第四届“宜起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创业组和创意组一二三等奖的参赛选手与专家评委合影。在这片创业热土上,宜昌正以包容的胸怀,迎接来自各地的创业者云集,并从税收、租金、场地、融资等方面提供配套支持。大赛获奖者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3年贴息,免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优先推荐签约及风险投融资渠道,优先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项目,优先推荐参加全省创业大赛和其它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政策支持。2022年起,为增强参赛项目的“理论+实践”能力,大赛组委会邀请就业创业研究和指导专家、成功创业企业家及创投行业领军人士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项目进行点评和指导,并从问答技巧、项目规划、战略、财务、营销、技术,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危机管理、生产品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线上集中创业能力指导培训,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精准匹配宜昌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项目需求,邀请参赛项目团队与匹配企业就项目前景、后期合作、参与研发、成果转化落地、投资意向等进行深度洽谈,促进创新项目在宜落地转化。自2021年大赛开办以来,70个项目落地宜昌。目前,宜昌市17家市级以上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孵创业实体共879家,带动就业5000余人。大力宣传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服务举措和典型事例,营造创业、兴业、乐业浓厚氛围。组织开展返乡创业座谈会、推介会、乡情恳谈会和“高校学子看家乡”实践体验活动等,宣传宜昌发展成果、规划机遇及“1+4”人才新政。精心制作返乡创业专题片,推出李军、闫凤娥、孙小华等多名返乡创业典型,发挥“头雁效应”,引导在外人才人口返宜就业创业。一个个创业故事深入人心、发人深省,全民创业热情受到激发。
孵化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双软企业9家、规上限上企业7家,多项创新成果运用于三峡电站、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这是宜昌微特智慧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以来,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在能源领域,返乡创业人员杨群久带领公司员工,凭借积累的丰富能源设计和管理经验,解决一系列新能源产业“卡脖子”技术。带动就业300余人,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理科博士詹滔带着最新技术回馈家乡,探索大宗化学品的绿色制造方式,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操亚锋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短短3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基于社交电商+创新F2B2C模式的创新型电商创业团购平台,注册用户达80万人,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2024年9月24日至26日,在人社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上,全国461个顶尖的创业项目同台竞技。宜昌市推荐的“菌”美山河-独创AB菌生物技术、高压裸导线远程测力的开创者两大项目,在绿色经济、现代服务专项赛巅峰对决中脱颖而出,分获二等奖和创翼之星奖。▲第六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绿色经济类路演评审活动的12个项目团队合影。这是宜昌在“中国创翼”国赛中首次斩获如此佳绩。两个项目获奖,不仅是对宜昌创业氛围和创新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宜昌创业政策的生动诠释。持续实施“头雁领航·创聚宜昌”计划,依托三峡大学为主导的高校创新创业联盟,连续5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扶持项目云宣讲,组织各县市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业者参加,邀请省人社部门、创业科研机构专家进行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才聚荆楚·创业湖北”2024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宜昌参赛选手向亮亮、王皝两人分获大奖,分别获得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18万元、15万元,这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举办以来,宜昌市历史最好成绩,也有力地推动宜昌大学生创业孵化载体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了一番,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200多家,4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近2500家,创造岗位18000余个。目前,宜昌正在面向高校师生大规模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创业,面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返乡创业。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实施,如今的宜昌正在谱写新时代“长江之歌”的创业乐章。正如创业者们所言:“在宜昌,每个梦想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每次创新都能听见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