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东湖评论丨强作风,建支点!湖北日报连发三论
来源: | 作者:hssdst | 发布时间: 2025-02-12 | 138 次浏览 | 分享到:
阅读提要

湖北省“新春第一会”吹响加快建成支点冲锋号。

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事关湖北支点建设实效。

近日,湖北日报连发3论,小切口阐述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奋发精神和高标追求。

今天再晚也是早 明天再早也是晚

新春伊始,湖北发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动员令,全省各地开足马力忙生产,奋力冲刺“开门红”。起步加速、开局冲刺,体现的是“抢”的意识、“拼”的精神、“干”的劲头,传递的是一种“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今天”和“明天”,“早”与“晚”,不仅是时间刻度,更被赋予了丰富的哲学意蕴和情感寄托。谈及“今天”和“明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实则告诫人们要珍惜“今日”,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拖到明日,白白蹉跎了岁月。理解“早”与“晚”,不妨重温一下“寒号鸟”的寓言故事。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寒号鸟却日日贪玩,得过且过。等到寒冬来临,最终冻死在崖缝中。这则故事警示人们:“早”一点未雨绸缪,才能避免为时已“晚”的恶果

时间经济学认为:今天的24小时价值远超明天的24小时。从今天到明天,不仅仅是日期的变化,更深层地,它反映了一种心态的转变——从“现在进行时”的积极主动,到“将来完成时”的拖延心态。把“明天”当作拖延的借口,拖延的成本将呈指数级增长,轻则影响工作效率、产出低质成果,重则导致机遇流失、发展滞后,最终影响事业发展大局。因为懒政怠政的“拖延症”,导致资金沉淀、土地闲置、重大项目“落空”、产业发展受阻的案例并不鲜见,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是一种奋进的精神和状态,警示人们时间和效率的重要性。当下,仍有不少人习惯于“明天再说”,干事情总是“慢半拍”,把“时间还早”当口头禅,开展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干事情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到新老任务堆积到一起又开始手忙脚乱、叫苦不迭。那些以“还早”“不急”自我安慰的干部,那些面对发展机遇仍“闲庭信步”的工作作风,是严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他们并非不知道时间紧、任务重,依然在职责使命面前偷懒耍滑,换来的只是一时的轻松和安逸,辜负的却是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望

时间就是速度、效率就是生命,“时间账户”的收支管理,考验着每个奋斗者的智慧。丢掉拖延懈怠的心态、按部就班的状态、消极被动的姿态,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克服“拖延症”,争当“急先锋”,以“今天再晚也是早”的自觉把握当下,用“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清醒只争朝夕

谋发展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当前,正值奋战一季度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促发展。

谋发展,最怕重复“昨天的故事”。干一年、干两年、干三年,还是涛声依旧,日复一日在原地打转,年复一年没什么长进。

重复并不是坏事,很多时候,我们要靠重复来进行积累和贮备。书法家笔耕不辍、运动员日复一日训练、技术工人反复打磨技艺……他们在不断的重复中磨砺自我,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最终取得一番成就。这里的“重复”,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过程。然而,一旦“重复”变成简单循环、机械模仿,人们便会逐渐丧失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惰性思维,陷入“温水煮青蛙”的被动境地,沉溺于一种看似安稳实则乏味的“舒适区”。

电影《土拨鼠之日》以一个奇幻故事,找到解锁“机械重复”的钥匙。主人公菲尔意外陷入时间循环的怪圈,被迫在同一天里不断重复着相同的生活。在经历了逃避、抵抗、放纵、沉溺、厌倦、绝望等阶段后,菲尔逐渐找到了生活的真谛,即使生活看似毫无变化,也要通过行动来赋予它意义。他开始助人为乐,学习新知识,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最终跳出时间循环,迎来新的一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安于现状,不愿改变时,每一天都只是昨日的重演,只有下定决心,敢于行动、敢于突破,“昨天的故事”终将迎来新的篇章

人生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事业发展同样不能停滞不前。当今世界,科技浪潮风起云涌,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调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而多元。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需求在变,这些变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先进的理念、更加创新的举措来审视和发展我们的事业。“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就要以“变化”为导引,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根本,绘就奋进的现实和灿烂的未来。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崛起,往往取决于其能否在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破茧成蝶”。实施重大任务,把握重大机遇,绝不能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机械模仿。我们要秉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取精神,奋发有为、主动作为,勇当新时代“拓荒牛”,主动求新求变,推动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位居第一不止步 不居第一不罢休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建成支点,各方面应有争先意识。

激扬不甘落后的志气、比学赶超的勇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保持一流的精神状态、树立一流的工作标准、争创一流的发展业绩,位居第一不止步、不居第一不罢休,才能更进一步、更上层楼。

“位居第一不止步、不居第一不罢休”,主要指的是一种不甘现状、追求更好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歇、追求卓越的进取姿态。说到底,就是一种高标准的追求。抓工作,天天有比较;谋发展,处处是擂台。只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才能巩固现有的位次、迈上更好的层次。

先进之路、前列之途往往不是平坦大道,这就需要有进取之心、克难之志、开拓之力。《之江新语》里有篇文章,谈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关键是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有段精彩论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能走在前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端一杯清茶看一天报纸也不能走在前列;不敢闯、不敢试,墨守成规,拘谨守分,同样不能走在前列。”无论是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是一个领域的工作,这段论述都极为深刻地揭示了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意识和积极作为。

位居第一不止步,就是在不断登高中巩固优势。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人造太阳氘氚聚变等技术世界领先;湖北造“快舟”火箭发射次数、载荷质量、入轨卫星数量均为全国第一;“湖北船”“湖北桥”等“湖北造”领先全国、走向全球,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以强烈争先意识在诸多领域结出的硕果,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注入了强劲动能和澎湃活力。在体育竞技中,卫冕的运动员一旦停止挑战自我,就很容易被后来者超越。全国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过去先进不意味着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意味着永远先进,永不止步的追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不居第一不罢休,就是在正视差距中寻求突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然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建成支点还面临不少挑战和短板。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各个领域的标杆相比,我们还有“补课”任务。存在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见差距、不敢正视差距、不去想办法弥合差距。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高低相对,长短时变,短板蕴藏机遇,差距正是潜力,关键是能够在短板变长板上按下快进键、在长板变跳板上跑出加速度,在关键领域实现纵向提占比、横向有进位、整体上台阶。

没有哪个“第一”是喊出来的,一切进步都是在不懈探索中发生的。时间中藏着怎样的答案,奋进者最明白。征途中会有怎样的收获,争先者最清楚。

(来源:湖北日报)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