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支点建设正当时
来源: | 作者:hssdst | 发布时间: 2025-02-05 | 269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天是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

我们从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温馨喜庆中,感受温暖,积蓄力量,走向新的春天,奔向新的征程。

去年深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荆楚大地,赋予我们“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任务。全省上下最深切的体会是,湖北发展的定位更高了、标准更高了、要求更高了。

风传花信,人勤春早。向着建成支点聚焦聚力、加速奔跑,奋进正当时。开年关系全年,起势映照走势,迅速从“假日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以饱满的热情、实干的作风投入工作,拼搏正当时。

(一)

向着建成支点奔跑,必须找准目标。

省委对标对表总书记对中部地区崛起及湖北工作提出的要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分两个层面对“什么是支点”作出了回答。

第一个层面,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支点”概念。所谓支点,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中心点、关键点,就是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强于其他地区。

第二个层面,精要阐释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内涵。湖北要建成的支点,就是以经济实力领先、枢纽地位彰显、科技创新策源、现代产业引领、改革开放赋能、生态环境优渥、社会治理高效、文化繁荣兴盛为显著特征,以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为主攻方向,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战略枢纽,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增长极和重要动力源,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和重要典范。

这个回答,是理性之思。

两条母亲河、三大城市群、四大经济区,构成中华大地的地理骨架和经济格局。

在中国版图中,总书记评价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肯定面积占全国1/10、人口占全国1/4、创造了约全国1/5经济总量的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从“中部三问”,到“中部地区这个‘脊梁’要更硬一点”;从“中部地区的成绩更多体现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到“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从“让广大干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中部地区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来”,到“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扛起主体责任,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重点工作任务、重大改革事项落实落地”……深谋远虑中铺展开的中部地区崛起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去年3月,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7个多月后,总书记明确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荆楚大地在国家战略中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凸显。

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中心点、关键点,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强于其他地区,8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打造”的目标,是湖北深刻把握一域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知重而担,就何为支点作出的理性思考和诠释。

这个回答,是鲜明注解。

新时代以来,在31个省区市中,总书记用“支点”赋予一个地方以特殊定位和使命的有4个。

除了湖北,重庆领有“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之责,广西肩承“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之重,海南担负“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之任。单个省区市之外,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承载“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的使命。

根据物理学原理,支点在杠杆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支撑和平衡系统,还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并提高机械效率。区域协调发展中,支点功能体现为支撑、带动、示范等,对应的是以自身的更大发展助力于团结合作,贡献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纵观历史,中国的区域发展从沿海起步先行,已行至向纵深腹地梯度推进的新历史阶段,中部地区崛起不断推进,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立足当下,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纵深推进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的区域协调布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显分量之重。从政治高度审视,地区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载体,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是职责使命。从发展维度考量,湖北的基础、条件等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识变、应变、求变,才能迎来蝶变。

历史之维、时代之势、政治之责、发展之要,湖北关于“什么是支点”的注解,就是在这样的宏阔时空坐标上,画出的一份“思维导图”。

(二)

向着建成支点奔跑,必须明确路径。

就“怎样建设支点”,湖北鲜明提出:整体提升“七个力”,即战略支撑力、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开放辐射力、生态承载力、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力。

整体提升“七个力”,着眼的是提高支点显示度。

“七个力”中,战略支撑力是根本,创新策源力是关键,产业竞争力是基础,开放辐射力是潜能,生态承载力是底线,文化影响力是活水,区域协同力是后劲。

新时代以来,从八点意见到六个方面的工作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用两场座谈会为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前进方向。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决策部署中,中部地区崛起的路线图、任务书愈加明晰。

整体提升“七个力”,与总书记对中部地区崛起及湖北工作提出的要求高度契合,与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安排紧密连接。整体提升“七个力”,不是每个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发展系统的动能倍加,由此不断提升湖北在助力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的可见性、可感性和影响力。

整体提升“七个力”,聚焦的是筑牢支点坚实度。

湖北东连长三角,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连粤港澳大湾区,北通京津冀,处于京广轴和长江带两大发展主轴交汇处,是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和承载地。

中部地区崛起,是一种整体性的崛起,单个方面优势突出,难言崛起。支点,内含整体性功能作用发挥,“偏科”严重,不能形成要素联通功能、辐射带动功能,难成支点。整体提升“七个力”,对应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立足湖北持续积累的各类优势、不断巩固的发展态势、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续航强劲的奋进阵势,在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中,不断夯实支点的稳固性、坚韧性。

整体提升“七个力”,锚定的是增强支点贡献度。

按照省委的谋划和部署,未来5年,湖北经济总量将力争跨越7万亿元、8万亿元两个台阶;加快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原始创新策源地、现代产业创新引领地、创新生态示范地四个高地;力争今年5大支柱产业全部突破万亿,过千亿新兴特色产业达到10个;以战略枢纽打造“九州通衢”,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九州通商”,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九州通融”;加快健全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度三大体系,加快建设美丽湖北、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加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擦亮长江三峡、太极武当、神农秘境等国际文旅名片,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这些思路和举措,建基于对湖北家底的深入盘点,展现了推动支点建设从“应然”走向“实然”的心志,体现了以湖北一域之光为中部地区崛起大局添彩的历史担当。

(三)

向着建成支点奔跑,必须砥砺奋进之姿。

就整个中部地区而言,湖北在一些方面处于前列,也在诸多领域面临百舸争流的竞进局面。总体看,湖北处在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转向新的增长的重要单元,处在“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的关键时段。

牢记嘱托、明责而行,才能不负如山厚望。

2020年疫后复苏,2021年复元打平,2022年重回赛道,2023年修复向好,2024年聚势突破,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这些年湖北发展成绩不断上新,根本在于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如今,面对“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使命任务,我们要更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升担当意识、进取意识,把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

只争朝夕、快马加鞭,才能不负机遇垂青。

中部省份千帆竞发大势如潮。河南发展壮大枢纽经济、通道经济;湖南借力改革开放门户地区的“跳板”功能,推动“借船出海”;安徽在打造“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积势蓄能;江西致力于将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转变为“双向开放、惠通四方”的发展优势;山西深化全方位转型,加快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中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瞄准这一时间节点,看清“时与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紧迫感,敲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催征鼓,奋力与时间赛跑。

敢打敢拼、踊跃争先,才能奋力登上高峰。

在地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用“勇于争先”“奋勇争先”等勉励各地积极作为。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全球首款续航超千公里氢能重卡试产;首个全国产高通道脑机接口临床测试;在全国率先搭建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诸多领域敢为天下先,以强烈争先意识赢得亮眼发展实绩,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增添了底气。

不满足于差不多、一般化,敢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高低。全省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都要牢固树立位居第一不止步、不居第一不罢休的精气神,不甘现状,追求更好,敢于突破。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省思支点建设,我们总会想起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豪言。让我们知责而行、谋定快动,主动作为、再立新功,共同铸造撬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撑点、中心点、关键点。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