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武汉市硚口区文旅局工作人员龚曼琳收到某培训机构的一起退费投诉。“这是该机构本月的第5起投诉。”她拿出手机,打开“预付式消费监管平台”,填报线索,将信息同步推送给硚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局等监管部门。
“系统自动将其判定为高风险,我们将联合各部门密切监控,在严防‘跑路’的同时妥善处理投诉。”龚曼琳通过平台发起“综合查一次”任务,协调多部门共同开展现场审查。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硚口区针对预付式消费领域群众维权难这一痛点难点,系统查摆部门间信息壁垒高、执法碎片化等短板,通过搭建“预付式消费综合监管平台”,以数据共享打破壁垒、凝聚执法合力,提升各部门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在硚口区相关负责人牵头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文旅、教育等9部门坐下来碰头商量,捋过程、列清单、找短板。他们发现,原先监管存在“各管一段”的弊病:家长投诉分散在市场监管局、文旅局,企业欠租信息在商务局,社保欠缴数据在人社局,导致信息有壁垒、执法不同步、预警不及时。
“破题关键在于打通数据、提前研判。”硚口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李刚介绍,各部门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联合技术团队攻坚,不到两个月便建成预警系统。
该系统对接12345热线、“互联网监管”平台及省政务网等多源数据,动态监测全区4万余家企业,重点聚焦700余家预付式消费类商户。
系统如何捕捉风险?背后是一套精准的“企业画像”逻辑。各部门通过分析大量案例,发现这类企业“跑路”前的征兆:企业重要信息的变更频次、退卡投诉量,还有欠租、欠社保这些“小动作”,并自动将其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
“一旦识别为高风险,预警信息便立即推送至牵头主管部门。”李刚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收到预警后,牵头部门可通过平台“一键勾选”,发起“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多部门迅速响应、同步处置,行政审批局同时冻结企业变更及注销权限,有效阻断了“换马甲跑路”的可能。
5月,某少儿培训机构因集中退费投诉被系统预警,多部门协同处置,为4名家长追回预付款2万余元。自预警系统运行以来,该平台累计消除8起重大消费隐患,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00余万元,保护300多名消费者免受财产损失。
从“等群众投诉”到“帮群众预警”,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硚口区通过开门教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靶向施策,以数据赋能为消费者搭建起“预警雷达”,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