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村民当主角 村书记闵洪艳本色出演 微短剧《堰河那些事儿》逗乐万千网友
来源: | 作者:潘杰 | 发布时间: 2025-07-15 | 229 次浏览 | 分享到:



闵洪艳(中)在微短剧中本色出演。(湖北日报通讯员 冯丹丹 摄)


“啥情况?堰河村民集体学英语?”

7月14日,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首部乡村振兴微短剧《堰河那些事儿》亮相短视频平台,评论区里,网友们被剧中热闹的场景逗乐。

首集讲述村民为迎接外国游客自学英语的故事,村党委书记闵洪艳本色出演,操着一口地道的襄阳话号召村干部当翻译,在山野农场开设“英语速成班”。

这位扎根乡村30多年的“领头雁”,又一次用创新的方式让堰河故事飞向远方。

闵洪艳说,让村民当主角,借助微短剧探索“短剧+文旅”模式,全方位展示乡村风光与人文风情,让堰河故事传得更远、叫得更响。

坚持开门教育

晨会开到茶园里

“种了一辈子茶,没想到还能当演员,闵书记这主意绝了!”42岁的天艺茶庄负责人姚进笑得合不拢嘴。

他在剧中饰演统筹茶园管理的“茶企霸总”,为演好角色,特意换上新买的polo衫,镜头前毫不怯场。

这部微短剧的诞生,源于今年3月茶园里的一场议事会。

会上,村民们畅所欲言:村里游客日益增多,村民们开起了咖啡馆、特色民宿、露营基地,作为国家4A级景区,村子的宣传方式也得与时俱进;同时,村民长期饮用井水、山泉水,随着村民生活和游客接待需求激增,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伙儿期盼着水厂建成后能尽快铺设管道,早日用上自来水。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堰河村坚持开门教育,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晨会也从会议室搬到了茶垄旁、小院里,村干部与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听诉求、谋发展。

村里“95后”双语讲解员陈雪梅形象气质出众,平时常接待外地游客,她提议:“现在游客越来越多,咱村的故事得换种时髦方式讲,拍个微短剧咋样?”

“就拍咱自己的生活,我也来凑个热闹!”闵洪艳听后觉得新意十足,掏出小本子,把建议一一记下。

经梳理和村民大会讨论,建水厂、修茶园、装路灯、兴民宿、拍短剧等一批实事被列入今年的工作清单。


闵洪艳在微短剧中本色出演。


村民当主角

拍摄首部乡村微短剧

了解到堰河村的想法,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主动联系。双方达成合作,由村民当主角,“00后”大学生免费为村里拍摄微短剧。

“闵书记说,要让游客看到,咱堰河的年轻人不仅会种茶,还懂双语、有想法。”陈雪梅提出的“村民集体学英语”的创意被写进剧本,增添不少“笑果”。

剧组负责人、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艺传学院教师戴孟廷介绍,短剧聚焦“直播助农”“乡村旅游”“非遗传承”等主题,剧中角色以真实村民为原型,拍摄足迹遍布全村景点,能给观众“看剧即攻略”的沉浸式体验。

“村民们放得开,每个镜头都透着真实的乡土气。” 戴孟廷说,村民们积极性极高,有人主动送来自家的茶叶、木耳当道具,有人帮着协调拍摄场地,整个村子像过节一样热闹。

微短剧的背后,是大家对乡村振兴的新期待。

在堰河村一片竹林里,密密麻麻摆放着280块石头。“当时全村280户,大家围坐在一起,有啥说啥,啥事都能商量着办。”1992年,29岁的闵洪艳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的堰河,还是“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穷山沟。

闵洪艳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卖茶叶。当时,村里的茶叶一度滞销,村民们质疑:“茶叶能当饭吃吗?”闵洪艳背着麻袋跑省外找销路,磨破嘴皮赚回第一笔7000元“启动金”。

如今,依托“堰河香”品牌,线上线下渠道全面打通,今年茶叶销售收入达4000余万元。

对闵洪艳而言,拍短剧不是跟风,更不是噱头。“咱是国家4A级景区,得让更多人知道堰河的好茶、好景、好生活。”他指着剧中出现的茶园、民宿说,“每帧画面都是攻略,游客看了就想来。”


闵洪艳和村民一起修剪村口的行道树。(受访者供图)


解决急难愁盼

村民年内吃上自来水

6月30日清晨,堰河村的晨会从会议室搬到了村道旁,村里正修剪影响旅游观光的树枝,闵洪艳带着村干部现场办公。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群众看的是实在成效。”闵洪艳算了一笔账,“村干部带头干,发动村民一起参与,一年光人工费就能省一万多,这笔钱能办更多民生实事。”

仲夏时节,行走在堰河村,处处可见新变化——

2公里长的茶园作业道蜿蜒山间,200多亩老茶园焕发生机;整治后的河道旁建起亲水栈道,60多盏新路灯点亮山村夜晚;民俗园三期和村史馆里,游客跟着讲解员细数堰河的变迁。

在村民冯毕建家门前,施工人员正忙着安装入户水管,老冯指向院门延伸的管道说:“盼了这么多年,自来水终于要通到家了!”

“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闵洪艳带着村干部测距离、定方案,3个月铺了7000米管道,“今年年底,全村400多户1800人都能用上自来水。”

上半年,村里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下半年计划再投2000余万元,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厂、开发水上游乐区、购置旅游大巴直通高铁站,预计旅游收入年增20%。

会上收集的建议,如今已逐一落实。据悉,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堰河村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10余项。

“阳光洒满堰河畔、村民笑声传四方、豆浆香味飘满屋、茶叶根壮叶儿嫩……”微短剧的片尾,闵洪艳和村民们一起唱起“00后”大学生为堰河写的新歌《堰河谣》。


来源:湖北日报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