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江海直达、 铁海联运,武汉都市圈密织出海通道
来源: | 作者:潘杰 | 发布时间: 2025-04-16 | 134 次浏览 | 分享到:

长江货轮从阳逻港出发,可直达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出入境船舶总量连续五年居长江中上游首位;三江港与浙江舟山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长江中游全球大宗商品资源配置中心;黄石新港建成长江中游第一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首创江海直达加长江班列物流运输新模式,迈入内河亿吨大港行列;黄冈通过开通铁海联运班列,让大别山的货物在宁波港出海……

坐拥黄金水道的武汉都市圈,港口联动,正在不断密织出海通道,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阳逻港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正在装卸集装箱。长江日报记者 刘海锋 摄

4月1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阳逻港看到,龙门吊、桥吊起落不停,集装箱从货轮上被不断吊起,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在港区内有序穿行。

作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阳逻港近年来深入推进江海直达、近洋直航、国际海铁联运等通道建设。目前,阳逻港的直达航线已从2013年的4条增加到30条,同时拥有了40多条多式联运通道。从2019年至2024年,阳逻港5年内开通5条国际近洋直航航线,货轮从阳逻港出发,可直达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

航线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带动了阳逻港整体箱量的持续增长。2024年,阳逻港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8.1万标箱,同比增长3.5%。出入境船舶数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武汉阳逻港出入境船舶总量为106艘次,首次突破百艘大关,同比增长20%,超安徽、江西、湖南三省总和,连续五年居长江中上游首位。

今年一季度,阳逻港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8万标箱,同比增长2%;江海直航累计查验出入境船舶40艘次、出入境货物72054吨,创历史同期新高,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

汉口边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直航数据的跨越式增长,进一步凸显了武汉港在湖北支点建设和打造水上丝绸之路中的战略地位。

除了阳逻港,武汉港其他港区也在积极拓展企业出海通道。武汉经开区是长江流经武汉的第一站,拥有宜港深水岸线28公里,占武汉市宜港岸线的32.9%。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同意武汉港汉南港区纱帽作业区(经开港)、邓南作业区(汉南港)临时开放,允许国际航行船舶停靠。

3月25日,“车谷号”汽车滚装船鸣笛起航,650辆新能源汽车乘船启运,由武汉港汉南港区邓南作业区运往上海港海通码头,然后换乘海轮运抵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出口欧洲。

上半年,武汉港汉南港区还将开通武汉经开区—日本名古屋的近洋直达国际航线,年内计划以邓南作业区(汉南港)作为始发港,发运3万辆“车谷造”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配件出口欧洲、美洲。

湖北港口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大力发展江海直达、江海联运,把更多的“湖北智造”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全球供应链物流体系有机链接,带动全省更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实现“产品出海”“产能出海”。

3月27日,鄂州三江港码头一片繁忙。“3月份实现12艘次江海直达、江海联运,海进江业务量达11.96万吨。”码头负责人介绍道。

3月4日,三江港与浙江舟山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打造“长江中游大宗商品江海直达、海江铁联运鄂州枢纽”“浙鄂水运高速通道”,建设辐射长江中游的全球大宗商品资源配置中心。依托舟山港全球大宗商品集散的优势,巴西铁矿石、澳大利亚煤炭等资源经“海进江”直抵三江港,再借武九铁路网,48小时内即可辐射中西部地区。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也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西向贯通,利用三江港铁路集散功能,将云贵川渝等地的磷矿等资源经铁路集结于三江港后“由江出海”。相比传统路径,这一模式可以缩短7天航程,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时,这也为这些地区的资源出口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通道。

除了实体物流创新外,三江港与舟山港还在数字物流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两港共建区块链电子货单系统,实现“一次申报、四港联动”。这一系统的建成和运营,不仅提高了通关效率,压缩了通关时间,预计每年降低物流成本超30亿元。



黄石新港2024年正式迈入中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圈媒联盟 黄石日报记者 石勇 摄

3月20日,“黄石—粤港澳大湾区”海铁联运首发班列从黄石新港棋盘洲铁路站场鸣笛启程,驶往粤港澳大湾区,黄石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物流供应链实现联通。此次首发班列装载着黄石鑫华轮毂有限公司生产的车轮和洛曼劳仕(湖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疗用品等出口货物,3天后抵达深圳,随后装船出口东南亚、欧洲等地。

“黄石—粤港澳大湾区”海铁联运班列,将有效发挥海铁联运“比公路便宜很多,比江运又快很多”的优势,让黄石及周边地区出口货物通过铁路直发粤港澳大湾区海港,实现“一箱到底”的全程物流服务,在“家门口”简化完成传统海运口岸的订舱、装箱、报关等流程,进一步拓宽外贸出口渠道。

2014年,黄石市与深圳盐田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黄石新港。11年来,双方共同努力,建成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长江中游第一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首创江海直达加长江班列物流运输新模式。2024年,黄石新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04亿吨,正式迈入中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作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黄石新港连接国铁干线的疏港铁路直通园区,成为三峡翻坝水铁联运最佳节点;江海直达班轮3天到上海,4天到宁波,7天到韩国。作为黄石新港的合作共建方,盐田港是世界级港口产业集团深圳港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国内外布局15个港航项目,开辟17个内陆港,业务覆盖国内35个城市和地区,通过与其他港口联动,黄石新港成为下联长三角、上接川渝的关键节点,成为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的枢纽港。



1月20日,一列搭载着电视支架等产品的集装箱班列抵达宁波舟山港。此批货物由湖北顺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从黄冈麻城站始运,通过国际海运直达英国。

浙江宁波拥有深水良港的先天优势,300多条集装箱航线连接着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不靠海、不临江、无港口、无机场的麻城,通过与宁波合作,实现山区拥抱沿海。

2023年5月,黄冈市政府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巩固铁路通道、畅通水运通道、加强外贸合作、优化物流服务、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

2024年8月,双方继续强化物流合作,常态化开行“黄冈—宁波”铁海联运班列,巩固江海直达等航线。宁波港口资源和专业化服务延伸至黄冈,为大别山外贸企业打造了直通宁波舟山港“出海口”的物流新模式。

“自海铁联运外贸班列首发以来,截至2024年底,共运送外贸大柜210个。”浙江海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湖北浙港供应链管理公司总经理沈君华介绍。

据了解,武穴港区多式联运铁路专用线已完成六成施工任务,正与宁波舟山港洽谈合作。未来,大别山地区的货物亦可由此通江达海。

统计显示,武汉都市圈目前已经开通“武汉—宁波—欧洲”“武汉—南沙—东南亚”“武汉—厦门—欧洲”“武汉—上海—泰国”“武汉—钦州—东南亚”“咸宁—厦门—非洲(欧洲)”“大冶罗家桥—上海”“麻城—宁波”等多条铁海联运线路。

同饮一江水,武汉都市圈的港口也联动频繁。2024年8月,“阳逻港—黄石港”集装箱城际航线开通,为黄石货物经阳逻港搭乘中欧班列或汉亚直航通道出口海外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阳逻港汉亚航线又开拓了“武汉—上海”内支线江海直达、“武汉—鄂州、仙桃、黄冈”省内城际快班、“长江下游—武汉—云南”“岳阳—武汉—九江”等水水中转联运等特色航线,并与中欧、中亚班列高效联动,构建起覆盖全国、衔接日韩、连接东盟、通达欧洲的运输通道网络。

“以武汉港和黄石新港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港口群正不断着力打造出海航线,到今年3月底共开通出海航线20条,构建起了一个‘14+2+4’的江海直达、江海联运的出海航线网。”湖北省综合交通研究会会长王阳红说,其中有14条江海直达航线、2条国际散货直航航线、4条江海联运航线。

江海直达,铁海联运,武汉都市圈正密织出海通道。根据《武汉都市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武汉都市圈将加快推进长江沿线港口发展,重点提升黄石新港、武汉工业港、鄂州三江港、黄冈黄州港区、武穴港区等枢纽功能,进一步巩固发展江海直达产品,拓展至川渝、西南地区的铁水联运示范线路。

“湖北正在成为中部的出海口。”王阳红表示,除了武汉都市圈港口群正在密织出海航线,省内的荆州港和宜昌港也在打造出海航线,这些出海航线的构建,使湖北同中部地区和沿海、日韩、东南亚、俄罗斯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往来,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构筑了一个出海口支点。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