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诞生。
20年间,和余村一样依山傍水的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堰河村,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努力打造湖北“两山”转化示范地。
生态环境变美了,产业结构变优了,人民群众变富了!
2月17日,两个村的领头雁、村民代表、返乡创业青年代表通过视频连线,话发展历程,谋合作项目,绘美好未来。
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两山’转化示范地·堰河”,敬请关注。
一河碧水绕村而过,三面青山将房屋拥入怀中——这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堰河村村史馆内的一张村貌全景照片。
2月17日,村党委书记闵洪艳选定这张照片,作为视频连线的背景。
“闵书记,您背后的照片就是堰河村吧?真漂亮啊!”接通视频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开口问道。
“汪书记,这是现在的堰河村。以前是‘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发愁’。” 闵洪艳答。
“20多年前的余村也一样,‘山是秃头光、水是酱油汤’。”汪玉成接过话茬。
爽朗的笑声中,相隔1000余公里的两位“领头雁”共同勾勒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闵洪艳三赴余村学习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20年间,闵洪艳先后三次到余村参观学习,每次都有不同收获。
翻阅笔记本,闵洪艳讲述了2024年去余村的心得体会:“那一次,一共去了三趟。先是一个周末,看看游客主要来自哪里;然后是一个中午,想知道农家乐的经营状况如何;临走前一晚又去了,看看晚上有什么文娱活动。”
听到这里,汪玉成说:“余村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发展休闲旅游,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找准了发展方向,就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砸。”
一致的发展理念,是两人的共同话题——
20年来,余村5任村支书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闵洪艳33年咬定绿色发展路,不怕慢、就怕站,小车不倒只管推。
关于矿场和水泥厂的关停,余村干部不知讨论了多少遍,自我革命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开荒种茶、垃圾分类,堰河的班子不知琢磨了多少回,成立村级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把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
垃圾站翻修小酒馆、水泥厂改建图书馆……余村的时尚元素在田间地头绽放;电商当农田、手机当农具、直播当农活,堰河的新型农民让农特产品驾“云”出山。
汪玉成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常把群众挂心头,群众才会跟你走。”
闵洪艳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襄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关键是选对一个好书记、建强一个好班子、锚定一条好路径,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村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坚强堡垒。
探索一套好机制
“乡村是梦工厂,更是聚宝盆”
初春的堰河生机盎然,碧水潺潺。
民俗园三期工程已进入尾声,一栋栋布满智能设施的小别墅,将于五一假期之前开门迎客。
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村里探索推行的“三三制”,即村党委、村委会、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村党委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民主管理机制,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的“三联共建”工作措施。
村党委将合作社、茶场、农业和养殖四个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村党委成员“一棵草顶一颗露水珠”,在各自产业链上发光发热。闵洪艳说:“新时代的村干部,不仅要会治村,还要能带领村民致富,这样才有号召力和凝聚力。”
2007年,堰河村成立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首期融资60万元用于发展生态旅游以及开发旅游产品。最初,仅有25户农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随着文旅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2022年,全体村民全部入股。
“现在的分红比例是55%,会逐步提升至100%。入多少就分多少,年年有、年年增。”闵洪艳底气十足地说。
“堰河的‘三三制’和余村的‘两山议事会’有异曲同工之处。”汪玉成介绍,余村的“两山议事会”按照“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形成了民主恳谈、村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的议事决策制度。
在“两山议事会”的决策下,余村于2022年推出“全球合伙人”计划,围绕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8个类型,向全球发出共建未来乡村样本“英雄帖”。
3年来,“全球合伙人”计划已落地近百个,大批年轻人纷纷往村里“跑”,在乡村寻找圆梦空间。
“实践证明,乡村是梦工厂,更是聚宝盆。” 汪玉成说。
做大共富朋友圈
“一村富不算富,一起富真的富”
春节的喜庆氛围尚未散去,两位“领头雁”都忙了起来——
这几日,汪玉成多次往返杭州、安吉之间,努力争取一个生态环保项目落户余村;闵洪艳奔波在襄阳、谷城等地,为返乡创业青年争取更多支持。
践行“两山”理论,如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汪玉成和闵洪艳同题共答:“一村富不算富,一起富真的富。”
在汪玉成的争取下,余村联动安吉县南部片区的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3个乡镇24个村组团发展,核心区域扩大至47平方公里,合力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大余村”。2024年7月,安吉余村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挂牌,合力发展文旅产业。
“我们堰河也在这样干!”闵洪艳介绍,2024年,堰河村联合下七坪村、田家河村等周边7个村,成立“1+7大堰河共富圈”,共同打造“茶旅小镇”,推出书香茶旅、浪漫茶旅、寻根茶旅、诗酒茶旅、红色茶旅等五大乡愁产品,助力这7个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均突破20万元。
从一村到多村,从多村到更广范围,做大共富朋友圈,堰河和余村共同在努力。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已经为即将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好了准备:“我计划提交一份关于成立全国明星村共富联盟的建议,加入联盟的乡村可相互推介、相互拓客,相互售卖特色商品。”
“太好了!堰河一定要加入,我们的腊蹄子、灰鸡蛋、茶叶可受欢迎呢!”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闵洪艳眼睛一亮,“3月份,咱们到北京聊。”
怀揣着“让老百姓高兴”的终极梦想,两人相约,携手共奋进。
(来源:湖北日日报)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广播电视台邮箱:hsspw@163.com
黄石电台广播热线电话:0714-6261033
黄石广电网融媒体中心:0714-6377835
湖北楚天视讯网络有限公司黄石分公司(黄石有线):9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