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一习话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来源:央广网 | 作者:hssdst | 发布时间: 2024-10-21 | 49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安徽安庆桐城市,有一条长约100米、宽仅2米的巷子。

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在京为官。因桐城老宅旁邻居吴家建房与张家人就宅基地产生争执,张家人便飞书一封请张英定夺。张英阅罢,批诗寄回:“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收到复信,张家人遂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亦受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有了这条六尺宽的巷道。

这一小小的退让三尺换来了两家长久的和谐。街巷深处,邻里间礼让的故事穿越数百年时光,至今仍为人广为称颂。如今,六尺巷已成为当地一处知名文化景点,每年有超过50万游客前来参观。

六尺巷(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桐城市六尺巷实地考察。总书记强调,“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从形成“听、辨、劝、借、让、和”的“六尺巷调解法”,到创新推出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再到湖北、广西、山东等地基层政法部门将“六尺巷”精神应用于解纷实践……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巧借“六尺巷”智慧,努力探索出一条涵盖矛盾纠纷调解、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

六尺巷精神应用于基层治理领域(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六尺巷”的智慧被广泛实践及其影响力再次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对解决当下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有重要借鉴意义。

鉴往知来,与时偕行。早在2013年11月,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指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2021年3月,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2年6月,在四川眉山三苏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

四川眉山,三苏祠内的游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讲求礼让、以和为贵到以人为本、和谐共治,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赋予其更多新含义、新思路、新形式,让更多像“六尺巷”这样的中华经典在现代生活社会中焕发新活力,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共同营造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的氛围。


监 制:张军 于锋

统 筹:伍刚 王薇

策 划:关灵子

记 者:周然

设 计:齐佳萌

部分素材来源:桐城市委宣传部

编辑:吴海波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