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并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璨若星河的历史长河里,文物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沧海明珠”,它诉说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并给与我们智慧的启迪。在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嘱托,肩负起守护文物的历史使命,让文物这颗“沧海明珠”穿透历史尘埃再放光彩,让中华文明得以更好地延续和传承。
文物是历史忠实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如果文物会说话,素纱单衣会告诉我们西汉时期养蚕、缫丝、织造技术的飞速发展,镶金兽首玛瑙杯会告诉我们大唐的盛世风光和开放包容,吉祥的载丝骆驼会告诉我们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以及彼时在西方的所见所闻。文物,镌刻着深深的历史烙印,反映着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让历史有迹可循,让缥缈的历史更加可感、可知,更加立体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仰望文物,思绪也跟随文物的足迹飘回某个历史时空,被文物激发起深深的情感共鸣,或跟着唐朝百姓一起沉浸于“贞观之治”时期的安居乐业,或真切体会到崇祯皇帝身处于内外交困局面时无尽的惆怅。文物,连接着历史和未来,也让我们在回味和感知历史中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物映照上下五千年文化斑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文物,是文化的“信使”,一次次拜读文物,也是一次次探寻中华文化根脉的过程。在中国楚墓中发掘出的虎座鸟架鼓,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展现了楚文化的浓厚特色,是荆楚文化溯源的重要支撑之一;司母戊鼎等青铜器文物,见证了鼎盛的青铜器制造工艺,是我国古代繁荣的青铜器文化的重要佐证;战国曾侯乙编钟是先秦礼乐文明的最高成就,编钟上的铭文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声音乐理论文献,它的出土甚至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文物,让灿烂的中华文明得以具象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四大发明”到青铜器文化,从农耕文化到工业文明等,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底气所在。
守护和传承文物这颗“沧海明珠”,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号角”已全面吹响,而文物作为历史文化最鲜活的“物证”,更是需要我们全心全意去守护和传承。一方面,要织密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防护网”。早在1982年,国家就颁布了我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统领性的法律依据,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公布,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为文物保护工作筑牢了坚实的法律制度之基。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文物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现今,文物领域工作面临着人才培养周期长、专业较冷门的现状,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和投身文物领域工作,要通过校馆合作、定向培养和定向就业等多种方式,培养出更多的考古研究人员、文物鉴别师、文物修复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让文物领域工作后继有人。还要打好“组合拳”,助力文物出彩、出圈。如今,站在“文博热”的风口,要积极探寻文旅融合、数字融合、新媒体融合、创新手段融合等路径,例如开发线上数字文物展、新媒体文物宣传小短剧、文创及周边产品等,让文物及博物馆“走出深巷”,让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华文明透过文博这扇“窗”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凝望历史,是为了“知所从来,方明所往”,而文物,就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不是历史的看客,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读懂文物、敬畏文物、守护文物、传承文物,让中华文明有根可寻,有迹可循,更要紧握文物这支从历史深处传承下来的“笔”,去谱写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恢弘篇章,让璀璨的中华文明世代流芳。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广播电视台邮箱:hsspw@163.com
黄石电台广播热线电话:0714-6261033
黄石广电网融媒体中心:0714-6377835
湖北楚天视讯网络有限公司黄石分公司(黄石有线):9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