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英雄乘马岗。在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一片宽阔的广场上,四支铜塑的老式步枪以“红丝带”环绕、互相倚靠,直冲云霄,在初秋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为何其中一支步枪缺了半截枪管?9月27日,“千里跃进大别山”2024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采访团来到湖北省第一个红色精神主题展馆“三条半枪纪念馆”,深入了解“三条半枪”的革命故事。
三条半枪打响黄麻起义第一枪
“97年前,就是大家面前的这‘三条半枪’打出了大别山的一声‘惊雷’。”三条半枪纪念馆讲解员、革命歌谣非遗传承人梅仙桃向采访团成员介绍,1927年,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一支大别山间的农民自卫军在这里诞生了。当时,这支队伍只有4条步枪,其中1条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打断一截。然而,正是他们首举义旗,成千上万的群众手持鸟铳、鱼叉等纷纷加入起义队伍,进而吹响黄麻起义的号角。
沿着雕塑往里走,印入眼帘的是造型别致的“三条半枪”纪念馆,“我们纪念馆屋面的设计理念是一面迎风而立的红旗,门是五角星造型环绕,也是寓意我们麻城人民是心中有党、同心向党。”梅仙桃告诉记者,整个五角星最高的部分是19.27米,两边最低的部分是11.13米,刚好就是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的纪念日。
在纪念馆前厅是印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字样的大型雕塑,“它主要集中展示了我们麻城革命斗争历程,从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到黄麻起义,再到中国革命胜利。”梅仙桃称。22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麻城人民团结一心,紧跟党走,百折不挠,以敢斗争敢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我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幅幅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和珍贵的历史文物让采访团成员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
麻城第一个区农民协会成立
“冷天无衣裳,热天一身光。吃的野菜饭,喝的苦根汤。麦黄望接谷,谷黄望插秧。一年忙四季,都为地主忙。”作为革命歌谣非遗传承人,梅仙桃用悲情的曲调唱出了当时流传在麻城地区的《苦农友》歌谣,也唱出了当时劳苦大众的心声。
“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梅仙桃介绍,这就是当时麻城的军阀官府,人民遭蹂躏,有冤无处申。军阀统治之下的麻城,县级机构是军阀政策的执行者、地方豪绅的代言人,区长任意搜刮人民,乡长、保长、甲长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麻城一批在武汉读书的学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在武汉成立了麻城工作组,后来在麻城成立了中共麻城特别支部。“早期回到麻城的共产党员只有几位,他们回到家乡之后,积极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倡导广大农民团结起来参加斗争。”梅仙桃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宣传之下,麻城特别支部共产党员发展到了100多人,后改为中共麻城县委。
此后麻城成立了农民协会,这是麻城第一个区农民协会,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农民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和努力。
革命歌谣讲述革命时期红色故事
在讲解过程中,梅仙桃多次用响亮的声音唱过了革命歌谣,而这些革命歌谣的背后也有一段段红色故事。
“革命战争时间,农民没有文化不识字,早期的共产党员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发现通过发文件、发传单这些形式宣讲,老百姓不识字看不懂。”梅仙桃告诉记者,为了把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民当中去宣传开来,早期的共产党员进行了探索,最后发现黄麻地区有很多群众喜欢唱歌谣,“高兴的时候唱,悲的时候也唱,有的时候做事也唱,所以他就把党的思想政策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革命歌谣就这样诞生了。”
作为一名讲解员、革命歌谣传承人,梅仙桃经常用唱响歌谣的形式向大家宣讲革命故事,“我觉得有时候单纯用语言讲述革命故事没有办法完全展示革命先辈们为革命牺牲的视死如归的意志,我就想通过歌谣让听的人,能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历史。”梅仙桃介绍,各个时期歌谣的曲调都不一样。早期的革命歌谣多是悲苦曲调,号召劳苦大众团结一致参加斗争,改变生活困境;土地革命时期的歌谣多是激情澎湃的曲调,展现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后发自内心的幸福声音。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每一位走进场馆的人去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作为现代人应该把这种红色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吸取这种精神力量,为我们的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梅仙桃说道。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广播电视台邮箱:hsspw@163.com
黄石电台广播热线电话:0714-6261033
黄石广电网融媒体中心:0714-6377835
湖北楚天视讯网络有限公司黄石分公司(黄石有线):96516